高考后的报考阶段会有很多信息蜂拥而至,被信息裹挟的时候要找到有效的信息并利用其中的“信息差”,是报考阶段的关键。
比如“交通系”被许多报考指导老师反复提及,因其在同层次高校中的“性价比”而广受考生欢迎。其中又数西南交通大学最甚。
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896年,其前身为创建于山海关的“北洋铁路官学堂”,堪称中国工程教育的高等学府鼻祖,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也是1921年首次建立“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之一。过去120多年里,学校历经风雨,数度变迁,1972年正式更名西南交通大学。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里,西南交通大学始终保持着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名单中,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以顶尖实力斩获A+评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土木工程学科实力强劲,获得A-评级;还有14个B类学科在各自领域展现不俗实力。在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继续作为学校王牌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序列。
在国际学科排名方面,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遥感技术等学科进入世界前50强;在ESI世界排名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更是进入ESI世界排名前0.21‰,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强势的工科基础,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可谓与中国轨道交通同呼吸、同命运,参与了无数里程碑式的重大项目。
在极具前瞻性的磁悬浮与 “超级高铁” 研究领域,西南交通大学成绩卓著。2021 年,采用该校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正式启用,设计时速大于600公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具备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实验室的邓自刚团队还搭建了全球第一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将列车理论时速提高到 1000 公里以上。为未来超高速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国际顶尖成就方面,学校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构建起轨道交通领域最系统的国家实验室体系,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等众多国家级平台,以及多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铁路局创新平台,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
除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突出成就,西南交通大学在其他学科领域同样成果丰硕。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倪宇翔教授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源于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固态材料中的热整流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科学领域,王勇教授团队在提高醋酸纤维素柔性膜性能等方面取得成果并发表在TOP期刊;工程领域,李翔宇教授课题组在聚合物挠曲电响应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这些成果彰显了学校在多学科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
对于有志于在交通、土木、机械、电气等工科领域以及其他学科方向深造的考生来说,西南交通大学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研发“大国重器”的责任,兼顾实现人生理想与报效祖国。
股票与配资,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靠谱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